我喜欢打篮球,跟朋友去打篮球的时候哦,都会说在香港很难訂到室內篮球场館。特別是下班的繁忙時間,一般都是给人家訂了。这边的人很夸张,因为大部份室內篮球场馆都是政府康文署管理的,是有限資源。黃牛黨的出現,令到籃球場訂場票變得有價有巿。一般在市区繁忙时间的篮球场可以少到港幣400块钱一个小时 (原價是 150 塊)两个小时加起来就 800 塊。當然打個全場,十個人分每人才港幣 80, 可以接受。

因為有这个利润空间,所以你會看到有黄牛党可能找一些老人家在提前一天晚上就在體育馆门外通宵排隊到 7:00 醒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订场了。

很多人对黄牛党也是很有意见的。他们会觉得如果订不到场是因为有需要的人太多,这个是可以原谅和理解,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事大家都是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状态, a level playing field。但是黄牛党纯粹订场就是来赚钱。把場訂到以后他们又不会去打篮球,一般人就会觉得是多了一堆人来搶场,然后价钱就是因為這原因給炒上去了。

黄牛党是把这个当成是生意的。除了雇人去排队以外,还可能开发一些电脑程序 (bot) 自动在网上透過不斷更新把场都预约了。他们是一个商业组织,一般市民大眾根本没办法跟他们去鬥。这里又掀起了更多的不满。

读个经济学的就会把这个问题想成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黃牛價就是市場價。拿炒賣運動場館票為例子。 一個籃球場,政府開價 150, 其實是開價偏低。巿場上有人願意付 400 元給黃牛黨,就代表一小時的籃球場票值這個價錢。所以並不是因為有黃牛黨,價錢才由 150 元炒到上 400 元。而是這張票本身巿價就值 400 元。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如果這世界沒有黃牛黨,而是你排隊把這張票用 150 元買到手了。但你臨時有事去不了,想把它賣出去。假設訊息傳遞不是一個問題,你在 facebook 發這樣一個 post,全世界都看到並可以開價。有人開 180, 有人開 280, 最高有人開到 400。你會選擇賣給誰?就是 400 那個人。黃牛黨其實就是替代你做這件事。那有沒有可能比 400 更高?理論上不會,如果巿價是 500 元,那黃牛黨就不會以 400 元就賣出去。

有时候我会把黄牛視為是一个 liquidity provider。沒有黃牛的話,這些票給人買了,你也是買不到的。現在有了黃牛,為運動場票創造了一個市場,大家價高者得,至少你願意出錢,你可以買到。有一個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

又有人會說如果沒有黃牛, 大家至少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狀態。 如果你真的很想打, 你也可通宵達旦在體育館守候, 總有機會可以訂到場。 這個想法又如何呢? 沒有黃牛,運動場票流通性就更加不足,變成沒有巿場。這樣的話人們就只能用其它的方法去競爭。從社會整體的角度看, 一百個人同時排隊, 最後只有一個人能訂到場。要注意的是資源還是稀缺的,沒有巿場不代表人們不能用其它方法去競爭。拿走自由巿場, 也必然有用金錢以外去競爭的方式。 在這個情況之下就是一百個人用時間去競爭。 誰更想訂到運動場, 誰就付出更多的時間。 用時間去競爭對社會整體來說是會造成浪費的。我們這樣想, 假設這一百個人各平均用上兩小時去排隊, 總共就耗費了兩百小時。 但最終只有訂到場的那個人用的兩小時是沒有白花, 其餘 99 x 2 =198 個小時是浪費的,是沒有為社會帶來任何生產力的。但如果有巿場,大家用金錢去競爭。這些時間就可以省了下來做更有用的工作。

說到這裡,我想到內卷現象,其實也是同一個道理。與其大家在內耗,倒不如大家發揮自己的自身優勢 comparative advantage,然後再以金錢作為交易媒介,各取所需。這才是最優的資源分配方式。